2022年12月20日
郭美懿
「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後悔!我沒辦法叫癌細胞消失,但我希望可以跟我愛的人好好說再見。」28歲的癌末患者陳雅君,歷經5年多的抗癌治療,最終仍無法阻止癌細胞擴散。在得知藥物治療已到達限度,她決定為自己辦一場「生前告別式」,邀集至親好友齊聚,一起聊從前、好好說再見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2月14日
李易紓
當醫師跟自己說,已經沒有任何藥物能夠對抗癌細胞了,你會怎麼做?24歲抗癌天使湯佩姿在19歲那年確診罹患卵巢癌末期,至今已經6年多,她的青春就在醫院和無盡的治療中度過。 湯佩姿週二(11/29)下午在家人及朋友的圍繞陪伴下,安詳且沒有痛苦地離開了,得年24歲。 她的告別式於12/11舉行,最後一程由湯媽媽捧著愛女的骨灰,將她送至橄欖園長眠,家屬並在臉書放上告別式照片,希望大家別再為湯佩姿哭泣,她會帶著大家的祝福,在天家吃著她最愛的雞排、喝著珍奶、翹二郎腿看亞蘭姐的歌仔戲的,「她會過得很好。」 家屬也透露,湯佩姿生前就完成器官捐贈卡簽屬,最終她捐贈了眼角膜,讓2位獲贈者能繼續看見世界,她遺愛人間,成就另一個生命。 「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」臉書提到,面對生命的盡頭到來,爸媽雖深度不捨,但仍尊重湯佩姿的心願,在安寧病房完成眼角膜捐贈,讓受贈者重見生命的光亮。 在醫護團隊及親人的陪伴下,湯佩姿穿著最愛的白色洋裝,臉上淡淡的妝容,嘴角微微上揚,這一刻,湯佩姿的病痛已卸除,帶著所有人的祝福,美美的飛向天家。 湯佩姿生前留給大家的最後一封信內文,早前也在臉書上貼出,向關心她的朋友們告別: 大家好,我是你們最可愛ㄉ小天使, 湯佩姿 當各位看到這篇貼文時,代表我已經到天上去,成為「真正的小天使」了吧。 面對「離開」的課題,我難免也會感到害怕、會沮喪⋯⋯但至少在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旅程, 我過得非常充實,所以已經沒有遺憾了:) 雖然因為體力有限,沒能如願達成夢想:一口氣環島一圈。 但家人很努力地用「集點」的方式, 帶著我去遊遍台灣北中南東、好多我沒去過的地方旅遊。 雖然因為藥物影響,我吃什麼都會很想吐,但有很多朋友和熱心的網友, 都有招待我去品嚐台灣各處不同特色的美食,打開了我的味蕾,吃了不少好吃的東西XD 雖然在這段漫長的抗癌旅程中,我的身體承受了很多苦痛,但我的心靈卻很富足:) 因為身邊有很多很重視我、很寶貝我的親友,網路上,也有始終一直在支持我的你們。 謝謝你們,我愛你們。 我知道,你們也很愛我,對吧???? 沒有你們,就沒有大家眼中,「非常勇敢」的抗癌小天使 湯佩姿! 雖然......我必須要先走一步,去當小天使了,但如果大家未來想我,都可以到我的粉專/IG/YT滑滑、逛逛唷。 我過去很努力地留下很多影片、以及文字生活紀錄,就是希望未來還有人會記得:這世界上,曾經有一位如此可愛ㄉ我。 之後我的告別式,不會對外開放~所以如果你們有任何想對我說的話,都可以留言在底下~家人都會協助把這些訊息,轉達給在天上的我的! 最後,祝褔大家:一切平平安安!尤其身體,一定要健健康康的唷!大家再見~ 我愛你們。 癌友小天使 湯佩姿 (原文刊載於2022/5/22,更新時間為2022/12/14)
閱讀更多
2022年12月11日
聯合報/ 記者 巫鴻瑋
今周刊編按:新竹縣關西鎮日前發生一起人倫悲劇,原本家人齊聚為百歲人瑞辦後事,但家中兩兄弟素來感情不睦,72歲哥哥正準備與弟弟討論老父親後事,62歲弟弟卻不樂意讓哥哥插手,雙方隨即爆發口角。 兩人在靈堂大打出手,意外中哥哥疑似被弟弟推倒,當場後腦著地,最後傷重不治。 台灣民眾在辦喪事的過程,常常會因為溝通過程不順利,讓家人間的感情產生破裂,律師吳挺絹表示,如果沒有預先為自己安排後事,一旦發生意外、重病導致身故,不論身邊是否有親友,任誰都很難在悲痛當下,同時妥貼地處理決定告別式細節(訃聞發給誰?遺照選哪張?墓誌銘?)、安葬方式與地點...等內容。 建議民眾能夠在生前預立遺囑,一併思考:「對於自己的身後事,有什麼想法嗎?已經安排了嗎?」吳挺絹建議客戶先購買規劃好生前契約內容與塔位,協助親友安排符合自己需求的「畢業典禮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1月24日
謝盈盈
這是一個孝子憶亡母的故事,他的思念方式很特別,也是台灣第一次,選擇墓園『皇穹陵紀念花園』媽媽長眠之地,為祂舉辦當代藝術收藏展,把他對母親的思念與愛,深藏在作品裡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1月23日
第三人生任我行-施昇輝
整理遺物是一件傷心的事,父親留下來許多自認有價值的東西,但在家人看來都無足輕重。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,真該開始斷捨離,別覺得每件東西都重要,或認為總有一天用得到。前幾天去露營時,我忽然有感而發,一個帳棚裡的東西就足夠你生活了,家裡真的不需要留太多東西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1月17日
林依榕整理
資深媒體人陳文茜,自2019年罹患肺腺癌後,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不理想,血氧濃度曾一度不足85的她,11/16深夜再度發文坦言自己的腦下垂體功能已死、下肢末端血管會破裂,面對病況她仍保持樂觀認為「只要一口氣在、腦袋還清楚,就要告訴自己我可以,並且努力工作」!
閱讀更多
2022年11月10日
聯合報/ 記者 黃于凡 /雲林即時報導
雲林縣土庫鎮張姓男子家中老母親過世,卻因火葬的「骨灰罈」無法進入「骨骸罈」櫃位安奉,導致張陳老夫人無法在土庫納骨塔與祖先團聚,被迫移居他鄉,出殯隊伍今行經土庫鎮長張榮麗服務處,抬棺、舉白布條抗議,服務處則早已拉下鐵門;土庫鎮公所表示,溝通過程疑有誤解,若有親人在納骨塔安奉,可申請雙人塔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1月04日
賈蔚
每每說起這個二十多年前的案例,老先生和他兒子的表情就會清楚地出現在我眼前。 在一個值夜班的晚上,大約子夜時分,當天留滯急診室的病患並不是很多,急診室氣氛難得的平靜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1月01日
郭美懿整理
以《昨夜星辰》拿下第20屆金鐘影后的資深演員馬之秦,驚傳於今(11/1)凌晨於睡夢中辭世,享壽80歲,藝起發光協會理事長宋逸民證實此消息,並透露馬之秦昨日神智還很清醒,今早在睡夢中離世,「是很滿足的離開」,家人也都陪伴在旁。藝起發光將協助家屬處理後續追思事宜,並在臉書發文:「馬姐,一路平安,我們天家見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0月27日
郭美懿
51歲前民視主播、資深媒體人張瑞玲驚傳罹癌病逝,震驚媒體圈,她臨終留下遺言,表示抗癌過程中嘗試過手術、化療、放療、標靶和免疫療法等,自認已盡全力抗癌,「我沒有當逃兵,是醫生叫我放棄的!」 她堅強為自己安排好後事,包括遺囑、生前契約、靈骨塔等等,但疑因父親上月才過世,因此臨終時家人不在身邊,僅好友支持陪伴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0月27日
蘭莉.基普著,譯者: 謝靜雯
約莫一年前,我前夫喬許被人發現身亡。他逝世一週年的日子即將到來,我從朋友和家人身上,感受到眾人對於紀念這一天的壓力。我和兒子花了一整年的時間,試著拼回常態和快樂的碎片,想到要照著月曆上圈起的一個日期,重溫我們的失去,就令人感到痛苦且愚蠢。就像在閃電頻仍的暴風雨中泅泳。當然了,你可能不會被雷劈中並溺斃,但又何必冒這個風險呢?
閱讀更多
2022年10月19日
黃大米
「我載過這麼多大體老師,從來沒有送過這麼遠的,這次破紀錄!」從嘉義運到台北的輔大醫學院,這趟旅程讓常送大體的司機也驚嘆。 (原文刊載於2019/11/21,更新時間為2022/10/19)
閱讀更多
2022年09月20日
第三人生任我行-施昇輝
父親往生的第23天,母親也在家嚥下最後一口氣往生了。 母親往生,我的悲痛遠不如父親,因為她人生的最後20天過得真的太痛苦了。看著她宛若熟睡的遺容,我沒有暴哭,因為我真的懂了什麼叫「離苦得樂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9月13日
陳名珉
無論如何,一個男人會為女人辯護開脫,絕對是因為愛,沒有其他。 這世間最幸運的女人大概是那種,從小被父母寵愛,結婚之後受丈夫寵愛,一輩子無憂無慮的人。我覺得,我媽沒有十分幸運,也算得上八分了。 但誰也沒料到,老爸會走得那麼早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9月09日
黃健誠
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(Queen Elizabeth II)傳出身體欠佳的消息,多名王室成員因此趕往蘇格蘭巴摩拉城堡(Balmoral Castle),引起全球媒體高度關注。 在英國時間8日下午,白金漢宮證實,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已逝世,享耆壽96歲,白金漢宮的官網上也換上全黑背景,以女王的照片搭配簡短的文字寫道:「女王今日下午已在巴爾莫勒爾平靜地逝世。國王和王后今晚將留在巴摩拉,明天將返回倫敦。」
閱讀更多
2022年09月07日
第三人生任我行-施昇輝
做為父母唯一的子女,在面對他們逐漸衰老時,心中永遠的恐懼就是「半夜他們會不會打電話來?」即使出國旅遊,玩樂開心之餘,仍伴隨忐忑的心,甚至看完電影後,發現沒有他們的未接來電,才終於能鬆了一口氣。 現在不用再擔心,因為他們兩人在23天內,相繼往生了,但我的心反而整個空了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9月06日
郭美懿整理
在北醫附醫安寧病房外的戶外平台,有座美麗的空中花園「心悅園」,天氣晴朗時可供病患與家屬走出病房舒展筋骨,氣候不佳時也能從病房內看到綠意盎然的景觀。這個給予安寧病人與家屬一方靜謐的療癒空間,設立背後卻有滿滿洋蔥,捐贈者是台灣知名商務律師陳玲玉,為紀念在北醫安寧病房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母親所設立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25日
張明志
人一生下來就不可避免地要往死亡之路走去。 人生的終站是必然,也是自然,每個人都希望生命平和地、完美地畫上美麗的句點。大多數人若生病已久,平常已知自己死亡將至,無論多麼不捨,到終還算能坦然面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25日
呂佩芬
不害怕傳統葬儀禮俗,誤打誤撞進而踏入殯葬業的許伊妃,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日本認證的納棺師,回國後創辦「和光里」推動「終活服務」,透過生前的死亡學習活動,讓大家可以在終點發現起點,學習好好生活著。 「 人不怕死,只怕沒有好好活過。」—和光里hekali創辦人 許伊妃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24日
艾比.施奈德曼, 亞當.賽佛, 吉恩.紐曼
提早計畫,躺平享受。是的,我們終於走到了喪禮這一步驟。本章篇幅超長,為的就是要送你安心上路。以下有一大堆籌備喪禮的須知事項,從決定是否自己準備喪禮,一直到撰寫自己的訃告,無所不包,以確保你走得風風光光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23日
郭美懿整理
「阿嬤,我幫您領到畢業證書了!」昨日(8/22)宜蘭高齡生活大學舉行畢業典禮,其中一位李金娥阿嬤一直希望能夠穿上學士服,可惜阿嬤在3月過世,兒子特別寫信向縣府社會處長林蒼蔡爭取畢業證書,信中也透露母親上學後變得開朗快樂,希望能藉此讓母親在學習路上劃下完美句點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21日
林依榕整理
余天二女兒、罹患直腸癌3期的余苑綺周日(8/21)在榮總不幸病逝、享年39歲。余苑綺留下了年幼的寶貝兒女,不敵病魔逝世消息讓家人感到哀慟,尤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余天、李亞萍,喪子椎心之痛令人鼻酸。 余天下午5點左右,由兒子余祥銓攙扶著走到醫院大廳,他透露女兒「剛剛走了」。余天痛哭說:「她不會痛了。」 余天說,本來是想要急救,但是她已經簽了(放棄急救),我可憐的孩子,這樣也好,她不必那麼難過、不用那麼痛苦了。「她眼睛都不閉,我跟亞萍(李亞萍)說我們放下了,她才微微閉眼。」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多年,上週四(8/18)突然病情惡化,這8年來歷經70次化療的她,已經無法再化療,只能靠標靶藥物控制病情;據悉,她已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,且肺部已經全白必須得靠全氧呼吸,余天之前不捨表示絕不放棄、借錢都要治好她。 只是看在癌症權威醫師眼裡,指出如果患者的治療藥物用到「第4線甚至第5線」時,其實就是家人該放手的時候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21日
中時新聞網 何立雯
編按:余天二女兒余苑綺周日(8/21)在榮總不幸病逝、享年39歲。余苑綺留下了年幼的寶貝兒女,不敵病魔逝世消息讓家人感到哀慟,尤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余天、李亞萍,喪子椎心之痛令人鼻酸。 余天下午5點左右,由兒子余祥銓攙扶著走到醫院大廳,他透露女兒「剛剛走了」。余天痛哭說:「她不會痛了。」 余天說,本來是想要急救,但是她已經簽了(放棄急救),我可憐的孩子,這樣也好,她不必那麼難過、不用那麼痛苦了。「她眼睛都不閉,我跟亞萍(李亞萍)說我們放下了,她才微微閉眼。」 據了解,余苑綺最後的路走得安詳,這段住院期間沒有插管,僅靠打瑪啡類藥物止痛。 余苑綺罹患直腸癌3期,抗癌8年挺過70次以上的化療,上週四(8/18)突然病情惡化,這8年來歷經70次化療的她,已經無法再化療,只能靠標靶藥物控制病情,她當時自己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,且肺部已經全白必須得靠全氧呼吸,余天之前不捨表示絕不放棄、借錢都要治好她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19日
李易紓整理
40歲藝人艾成周三(8/17)墜樓身亡,讓不少粉絲悲痛不已,週四艾成住在大馬的父母親抵台,艾成媽媽周五在臉書發布寫給艾成一封信,字句都讓人不捨。 艾成媽媽說:「我知道你因為不在我們身邊,沒辦法孝順我們而覺得有所虧欠,但這20年來,我和爸爸,還有家人每次來台灣看你,雖然不能長時間相聚在一起,但你總是盡所有能力來陪伴我們,帶我們體驗所有你認為好的事物,你已經盡了你的孝心」。 她說到在事情發生,收到消息的時候,「所有在馬來西亞的家人,瞳瞳,還有你在台灣的所有親朋好友都錯愕了,沒人願意相信這個意外真的發生,隨之而來的就是無盡的悲痛與不捨」。 艾成媽媽也特別跟媳婦喊話:「我們也想和我親愛的兒媳瞳瞳說,雖然艾成離開了,但你永遠是蔡家的一份子,永遠是我們深愛的家人,在台灣和在馬來西亞的家人們都很愛你」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19日
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
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,59歲時確診乳癌,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,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,且已到第四期,若不做治療處置,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。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,趙可式坦然面對,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,她已做好5個準備,迎接終點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19日
呂佩芬
編按:資深藝人余天39歲女兒余苑綺因大腸癌擴散,昨(8/18)日傳出病情不樂觀,余天一家人也急奔醫院探視。問及余苑綺病情,余天哽咽說:「她用比的(手勢)叫我讓她走,我怎麼捨得,我怎麼可能讓她走,我說不可以,怎麼可以這麼殘忍!」隨即崩潰痛哭。 許多人面對親人走到人生最後一刻,往往難以放手,甚至拼命用維生機器來延續患者生病,卻無法讓病痛痊癒。在台灣,死亡一直都是避諱的議題,長期推動「安寧緩和醫療」的陳榮基醫師說,協助親人很安詳走完人生最後這一段路,才是能給的最好祝福。 (原文刊載於2022/3/3 ,更新時間為2022/8/19)
閱讀更多
2022年08月18日
張明志
人一生下來就不可避免地要往死亡之路走去。 人生的終站是必然,也是自然,每個人都希望生命平和地、完美地畫上美麗的句點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7月22日
岸見一郎
三木清把人生比喻成在沙灘撿貝殼。(《從未提及的哲學》)每個人都各自拿著一個小竹籃,在廣大的沙灘上努力撿貝殼,然後丟進竹籃裡。大家撿貝殼的方式各有不同,有人不自覺地就會伸手去撿,但也有人會刻意去撿。有些人習慣有氣無力地撿,有些人開朗活潑地撿;有些人邊唱歌邊撿,也有人邊哭邊撿;有人像在玩遊戲一樣,也有人很認真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7月13日
黃佩如
人們兩手空空來到世上,走時也無法帶走任何身外物,何必執著?身外之物有實有虛,實則金銀財寶,虛則權勢名位,但都只能暫時擁有。包括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,人們也只能短暫欣賞,天光水色總有時,就連宇宙萬物也是身外之物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7月03日
郭美懿
知名科幻小說作家倪匡驚傳7月3日於香港逝世,享壽87歲。香港作家沈西城3日下午在臉書發文:「倪大哥今午走了!」證實好友噩耗,但家屬包括兒子倪震及媳婦周慧敏皆尚未回應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6月21日
郭美懿
被譽為「反光鏡菩薩」的張秀雄,因目睹車禍現場的反光鏡被樹藤遮蔽,可能是肇禍原因,為使用路人多一分平安,開始利用晨運時間擦拭住家附近反光鏡。9年來擦鏡路徑越走越遠,從中和遠至淡水、三峽,甚至加上摺疊鋁梯等工具,累計擦亮19萬片反光鏡,也受到交通部表揚。 昨(6/20)網路傳出張秀雄已在6月初病逝,其子也在深夜證實,表示對父親善行感到驕傲。網友則紛紛留言悼念:「阿北!謝謝您照亮每條路!」「台灣最美的景象,祝阿北一路好走!」
閱讀更多
2022年06月14日
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/基隆即時報導
國立基隆高中弱勢學生唐于田,曾經全校集合時只有他沒有口罩,因為他沒有買口罩的錢;他曾經營養不良,因為他一天只能吃一個便當,學測前的時間全部陪伴在加護病房的父親,他將所有存的獎助學金拿來支應父親醫藥費與喪葬後事。如今,他申請入學考取6所國立大學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6月03日
郭美懿整理
每逢佳節倍思親,今年適逢疫情高峰,更讓人不少人在遺憾中倉皇告別。知名主持人于美人昨深夜在臉書分享一個小故事,提醒大家「尊重並接受每個人表達哀思的方式,讓他在生與死的過渡中,完成自己的儀式。」
閱讀更多
2022年06月02日
郭美懿整理
知名音樂人陳道明驚傳5月31日因肺癌逝世,享年66歲。他曾為張信哲、伍思凱、柯以敏寫下不少經典歌曲,最具代表性是張信哲的《且行且珍惜》。陳道明曾任可登唱片、點將唱片主管,同時也是作詞人,1996年則轉往中國音樂圈發展,擔任過北京索尼藝術總監,離世消息曝光後,伍思凱、張信哲、鄭怡等人都表示追思與悼念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5月10日
郭美懿
曾活躍於演藝圈的資深藝人脫線,驚傳昨日(5/9)在家中失去意識,消防單位持續CPR仍未恢復脫線心跳,家屬得知送醫後恐需插管治療,擔心破壞脫線的身體,最終放棄急救,讓脫線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辭世,享耆壽90歲。 據《蘋果新聞網》報導,脫線身體原本硬朗,卻在幾年前誤信「養生水」偏方,導致腎衰竭、需洗腎,後更引發肺部感染,此後頻繁進出醫院。儘管身體狀況不佳,脫線仍持續在臉書分享生活,並當起「最老帶貨直播主」,詼諧風格獲得不少粉絲支持,4月也才報平安「我勁好」,豈料竟在昨晚離世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9日
莎莉夫人(Ms. Sally)
在我求學的那個年代,沒有生命教育課程。作為外省老兵的女兒,我沒見過我的祖父母;我的客家外公,在我出生前,因心肌梗塞過世。我第一次經歷親人的死亡,是外婆因病去世,但那時年紀小,對「死亡」這個課題,並沒有深刻的體會,直到父親去世,我才真正上了一堂生命課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7日
郭美懿
2015年憑《竊聽風雲3》奪下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資深演員曾江,驚傳今日(4/27)被發現倒臥於香港某防疫酒店房內,緊急救護後仍不幸離世,享壽87歲。曾江是知名港星「學生情人」林翠的胞兄,也是藝人王馨平和陳山河的舅舅,想不到王馨平月初才送走父親王羽,如今又遭遇喪親之痛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7日
莎莉夫人(Ms. Sally)
我父親在離世前,有將近兩星期的時間是處於昏睡狀態。父親走後,母親突然跟我說,她想預立醫療決定,不想把這道艱難的人生選擇題丟給孩子。 「如果要插管、氣切、電擊才能救活我,請不要用這樣的方式延長我的生命,讓我用安寧的醫療方式,好好走完我的人生。」母親說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6日
郭美懿
119歲的「全球最長壽人瑞」田中加子(Tanaka Kane)昨(4/25)傳出已於本月19日逝世。這位1903年出生的日本阿嬤,見證了明治、大正、昭和、平成、令和5個時代,2021年更曾出任東京奧運火炬手,以坐輪椅的方式完成近100公尺的聖火傳遞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5日
郭美懿整理
去年大獲好評的消防職人劇《火神的眼淚》,以多場驚險救火場景震撼人心,幕後功臣就是38歲的爆破特技師陳銘澤,但今(25日)卻傳出陳銘澤於昨天因血癌離世,身後留下妻子與4歲女兒,「白髮人送黑髮人」讓家屬悲痛萬分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20日
鍾灼輝
我曾經在一個葬禮中聽過一個故事。從前有一個貴族擁有舉目所及也看不完的土地,一天,他站在自己的田地上,看著其中一個農奴辛勤的工作。他把農奴叫到跟前說:「為了獎勵你的勤勞,我要賜予你一片農田。從現在這裡開始,你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屬於你的,但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在日落以前,回到這裡。」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9日
嫺人的好日子
如果有人說到退休以後生活盡是美好,或是要一路玩到掛等等,我想那有一部分還要看有沒有像是長輩這樣的牽絆,親情無法像職場一樣離開了就可以拋掉。面對長輩的最後一哩路,我在50歲之前從沒有想過是如此的煎熬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5日
趙士懿, 陳秋華(採訪撰文)
在人間,你只短短停留二十九年,讓白髮人送了黑髮人;而且走得這麼匆忙,連一句告別的話都來不及說。 是緣份,讓我成為你人生中最後一個通話對象;也因此,我得以在第一時間,送了你最後一程。 這件事真的很令我悲傷,卻也讓當時的我興起預寫遺書的念頭,畢竟,誰也不知道無常何時會來,因此告別的話,最好提早說……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4日
南亨到
我拿起一朵白菊花,潔白而修長的花瓣,在我手中輕輕搖曳。然後一手抓著花莖,擺到祭壇上,放在紅紅的棗子與溫暖的燭火之間,並將花朝外,花莖朝內擺放,希望這麼做能讓亡靈拿得到這朵花。祭壇上正中央,擺了寫上往生者姓名的牌位,「故 尹基煥(化名)」與「故 金鐘福(化名)」。我望著他們的牌位半晌,然後低下頭。無論故人的人生過得如何,期盼他們的最後一段路能安息。
閱讀更多
2022年04月13日
南亨到
此刻是攝氏零下四.四度,我剛被寒風賞了兩巴掌的上午九點。我站在一面圍牆前,踮起腳尖往陽光照射不到的另一頭瞧,果然猜對了,有些褪色的褐色箱子。箱子上的封箱膠帶又厚又髒,以指甲用力摳也不太容易清除,後來以拳頭「砰砰」地敲打箱側,才順利把膠帶與箱子分離,一口氣撕除。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