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03月27日
黃明惠 整理
全民普發現金6000元有3個階段、5管道能領取,其中想「登記入帳」到金融帳戶的民眾,週三(3/22)上午8點起開放登記,最快4/6就能領到現金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26日
鄭鴻達
行政院長陳建仁周四(3/16)在院會拍板普發6000元方案,備妥5種領取方式包括登記入帳、ATM領現、郵局領現、直接入帳、特定偏鄉造冊,其中登記入帳預計3月22日8時起開放上網預登記。 經立法院朝野協商後,預計將於3月24日表決、三讀特別預算案、並推估最快4月6日開始發放。 發放對象有含2023年底前出生的國民、駐外人員及眷屬、外籍配偶、持有永久居留證外國人等4大類。 此外,對於在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出生的孩童,可由父母或法定代理人,在2024年1月31日前,持國內出生證明至各地郵局領取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25日
黃明惠 整理
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,但iPhone沒解鎖也會被盜刷?一名國外網友表示,自己的iPhone遭竊後,居然被盜刷9200美金(約28萬元新台幣),雖然他手上也戴著Apple Watch,但因為收訊不好,沒有在第一時間收到訊息通知,讓他驚覺事情非同小可,於是上網分享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23日
陳重銘
俗話說:「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」,前兩句講的是基因,龍只能生出龍,鳳也不會生出雞來,最後一句講的是傳承,因為老鼠爸爸只會打洞,所以老鼠的兒子也只能跟著打洞。如果老鼠的爸爸會飛天,那麼老鼠兒子也會像老鷹般飛翔了。可是老鼠沒有翅膀,要如何飛翔呢?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23日
盧亞屏
身為父母,究竟該不該讓子女清楚知道自己的資產、負債?而隨著子女成長,「資產」的功能也從養小轉為養老,可是一旦面臨兒女想出國留學、創業或購屋,父母到底幫或不幫?又該幫多少?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23日
安德魯.哈藍
每每我問大家為什麼希望做某件事、買某個東西、達成某種目標、或是協助某個人時,得到的回應確實各有不同──但這僅限於一開始,如果我繼續追問「為什麼」,得到的答案聽起來就都一樣了。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動或決定讓自己感到快樂、安全、或無後顧之憂。換句話說,驅動我們的就是生活滿意度。 舉個例子吧,想像一下你心目中最無私的行為(純粹出於善意的行為),然後問大家為什麼要這麼做。 根據我的經驗,如果我繼續追問「為什麼」,對方可能會開始說:「因為這就是應當做的事啊。」 然而,當我追問「這為什麼是應當做的事?你為什麼要這麼做?」,到頭來大家都會說,因為那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全人、活得有目的、或者感到快樂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17日
查爾斯.卡爾森
就算股票每一季或每半年才支付一次股息,但這並不表示投資人不能依靠每個月收到的股息來支付生活開銷。你只需要規畫一下就行了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15日
安德魯.哈藍
編按:這世上有人賺大錢卻破產,也有人賺不多卻堅持行善──太多案例告訴我們,財富不代表自由,更不保證你的人生會成功又出色。 作者深入一般人對投資現實、以及金錢與幸福之間的誤解。你將透過投資的科學,以及發人省思的真實故事,改造你財務自由之路上偏見與不良行為,找到平衡金錢與美好人生的甜蜜點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14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「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夠用」,始終是個大哉問。有人退休10年只花300多萬,沒車、沒房、沒保險,還能環遊世界、兼顧滿意的生活品質。也有人退休遇上長輩生病需要長期照護,平均每人每年花費150萬元,打亂所有財務計畫,縮衣節食仍然苦不堪言。 一樣都是退休,為何花費和心境差異如此巨大?熟齡族面對退休財務規劃問題,應該守住一些原則著手進行安排,才能得以安穩、安心、安康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13日
林依榕整理
你知道國民年金欠費,配偶也有連帶繳納的義務嗎?根據勞保局規定,初次欠費者會被開罰3000元台幣,若繼續拖欠罰金則會往上疊加累進,不過一名網友表示,自己明明都有將欠費繳清卻還是不斷收到罰單,結果一問之下竟是「配偶逾期未繳納」,他必須幫忙代繳。 國民年金罰款制度引起熱議,不少人挨轟不合理,更痛批假如失業還要被削一筆,諷刺簡直就是「失業懲罰金」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09日
中時新聞網 記者許庭瑛
昔日被譽為「秀場蚱蜢公主」的65歲資深歌后藍如潔,18歲自歌廳秀出道,全盛時期的她比江蕙和葉璦菱還紅,可惜藍如潔25歲事業如日中天之時,隔年便沉迷賭博,沒多久慘賠逾2千萬幾乎敗光積蓄。如今藍如潔坦言後悔,而她如今現況也曝光,直呼:「平淡過日子就是幸福。」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08日
查爾斯.卡爾森
台灣人瘋存股,不只新聞媒體播報,更有許多投資達人現身說法存股優勢。但別忘了存股需要長期持有,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找到將來會有好報酬的目標,存股達人查爾斯.卡爾森(Charles B. Carlson)提供了一套保證獲利的安全存股公式,跟著他提出的5大指標,就能找到好的存股標的,讓你未存就先贏一半!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06日
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/綜合報導
理財方式百百種,該如何選擇才對老年生活最有保障?一名網友在PTT上發文,表示自己常遇到許多保險業務說:「買房子沒用,買保險才有保障」,讓他好奇到底該養房子還是養保險?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05日
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/綜合報導
在萬物皆漲,薪資漲幅卻跟不上的時代,年輕人想自力買房實屬不易,近日有女網友發文,家人願意贊助一半金額買房,雖是如此,但事後自己存款所剩無幾,讓她猶豫是否該拒絕家人的幫助,文章曝光後,網友卻笑她傻,勸她一定要趕快買!
閱讀更多
2023年03月03日
查爾斯.卡爾森
在低利率時代,許多人轉往股市存錢,希望藉由領取股息(現金股利)換取更高的報酬,高殖利率股就成為了大家存股的首要目標!但是,殖利率是愈高愈好嗎?存股行家查爾斯.卡爾森(Charles B. Carlson)就向投資人提出警告,殖利率不但不等於報酬率,超高的殖利率更可能暗指股票可能變廢紙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24日
周文偉(華倫)
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故事,信很多投資人都知曉或略有耳聞,我個人就是學習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精神才能逆轉人生,從流浪教師邁向財富自由,對於巴菲特所推崇的價值投資,我們到底可以學到什麼?怎麼運用在我們的長期存股目標?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24日
周文偉(華倫)
許多投資人看到自己投資組合的帳面數字由紅翻黑,經常會忍不住早早「停損」來降低損失,但對於長線投資的存股者來說,其實要學習「歡迎」股災來臨,能趁低點買進的人,未來才會是真正的大贏家。 曾有同學問我:「老師,我是2020年2月加入存股的,近2年獲利頻創新高,反而有點怕,怕之後跌了,帳上獲利變一場夢,現在股市真的很熱,身旁不玩股票的朋友都在談論股票,真的覺得之後股市會泡沫化,新聞也一直說股市短期多、長期空,我知道華倫老師不預測股市未來走向,只要公司沒問題就一直持有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23日
翁申霖 整理
玉山金(2884)在2月20日公告盈餘分配案,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0.2 元、股票股利 0.4 元,總計配發股利 0.6 元,創下2010年以來13年最差!消息一曝光立刻震撼市場,也讓投資人擔憂,連金融股中的資優生—玉山金(2884),其配發股利的水準都大不如前,今年金融股的股息恐怕會有不少家大打折扣,憂心存股到最後變成「存骨」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23日
黃明惠 整理
為保障退休勞工生活,政府提供「勞工保險老年給付」、「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」與「勞工退休金」3大保障。據勞動部勞保局行事曆顯示,勞保老年年金、職保年金、勞退月退休金、國保生育給付等,都將在周四(2/23)入帳。 其中符合領取勞保老年年金資格者有近160萬人,預計每人平均約可以領到1.8萬元。勞動部統計,去年(2022)共有159萬7562名退休勞工請領勞保老年年金,平均請領年齡為61.28歲,平均投保年資為29.46年。 如果以平均投保薪資3萬7716元計算,平均請領金額為1萬8294元,約有98萬人、61%的退休族,月領不到2萬元,另有17萬多人月領不到1萬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21日
郭美懿
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屆時每5人就有1位超過65歲,大家都想有個樂活老後,但退休金到底準備多少才足夠?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公布50至64歲熟齡族調查,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才夠,甚至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,平均起來,熟齡族普遍認為存夠83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18日
周文偉(華倫)
許多投資人會問我一個問題,如果帳面上已經賺了很多,現在賣掉就等於賺了超過10年的股利,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? 這個問題在股市處於多頭的時候,特別容易被提出。請大家先思考一下,如果是在空頭市場,同樣會有不少投資人提出類似問題:帳面上已經虧損很多,現在賣掉就等於賠了超過10年的股利,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?這2個問題本質上差異不大,雖然一個是帳上大賺,一個是帳上大虧,但其實都是在「考驗人性」。 有人說,當帳面獲利20%、30%時,心理素質良好的存股族可以耐得住,但是當帳面獲利達到70%、80%,足以抵過10年股息,甚至帳面獲利超過100%時,很多存股族心中都會出現小天使與小惡魔對抗的糾結情緒,一邊是忍不住想獲利了結,一邊是怕賣了之後,再也買不到這種長年累積下來的便宜股票,究竟這筆資金應該繼續存? 還是可以先獲利了結,尋找更好的存股標的?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18日
施昇輝
我相信很多人在 2021年,台股一路狂飆中,應該是有賺到錢。但到了2022 年,從最高點跌了近 6,000 點,恐怕已經不只回吐之前的獲利,甚至還可能倒賠,成了轉盈為虧。 如果你 2021年在股市中還是賠錢的話,那麼現在肯定賠更多了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17日
施昇輝
每個讀者看到這篇文章,或許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。如果你還年輕,當然就可以好好規劃未來的人生。如果你已進入中高齡,驚覺現在才要開始理財,可能已經遲了,但我要提醒你,現在不做,就會永遠陷在後悔的焦慮中,所以即使如此,也應該有「永不嫌遲」的體悟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16日
周文偉(華倫)
還記得 2021 年上半年股市狂熱的樣子嗎?新聞常看到成交量創新高、單月證券交易稅也創下新高,當沖交易金額占個股交易 7 成以上也不稀奇,連玩零股的小資族也有不少人在做短線,政府賺飽飽、券商也賺飽飽,還不時聽到路人說當沖賺了幾千元拿去吃大餐的故事。或許這些錢對有些人來說不夠看,大家身邊都有長輩、好友,可能經常聽到各種賺錢的故事,幾十萬、幾百萬元都有,好像就是沒有人賠錢,真是怪了? 政府賺錢(收證交稅)、券商賺錢(收手續費)、親朋好友賺錢(買低賣高),連路人也都賺錢(不知真假),怎麼大家都那麼會賺錢,股市不是流行一句「散戶 9 成都賠錢」,怎麼聽到的和過去認知都不一樣? 到底是誰在賠錢?以我自己親身經驗,在我投資股票生涯的 20 幾年中,很少聽到親朋好友或路人說自己賠了多少錢,反而都是聽到大家荷包賺得麥克麥克,如果你也是在市場多年的投資人,試著回 想看看,在漫長的投資生涯當中,身邊有在投資的親友,是否都只講「賺錢」的故事?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16日
黃文局
編按:1970年代,台南出生的台灣囝仔黃文局留學紐約。他身上只剩下400美元(約合台幣12000元),從未修過商學院課程,卻大膽從一張租來的辦公桌白手起家,在風雪中提著皮箱走遍紐約第五大道做生意。 憑著過人的膽識與決心,加上精準的商業眼光,短短數年間,他打造出橫跨歐亞美的貿易帝國,而且站穩浪尖40年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15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想賺大錢,台灣人說一命、二運、三風水,而在股票投資族群中,真的有一種「搞不清楚狀況又懶惰」、卻意外贏得超額利潤的好命人,而這全因為他們做對了一件事情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13日
青春向錢看-施昇輝
小資男女資金不多,能選擇的理財工具相對有限。定存、儲蓄險、股票,算是資金門檻和資訊門檻最低的三項理財工具。若將風險度由低排到高,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定存風險是零、然後是儲蓄險、而股票的風險最高。 我的看法卻完全相反,你一定會問:「怎麼可能?」 (原文刊載於2020/5/26,更新時間為2023/2/13)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08日
貳億貯男
作者貳億貯男27歲因為工作太辛苦,所以立志在年滿45 歲以前,要賺到當時上班族一輩子的薪水2億日圓,因此從股市小白開始學投資,結果在2019年43歲時即賺到2億資產(約4千7百萬新台幣)。 起初只是想實踐現在最流行的FIRE.財務自由,提早退休。但目前資產已累積超過2億仍繼續上班,他認為人還是要上班才不會與社會脫節,再加上為了保持穩定收入,並以年化報酬率10%為目標,期許在2024年達成3億、2029年達成5 億日圓的目標,繼續投資股票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08日
趙昱鯤
過去我們常常覺得金錢和人的幸福感是正相關。只要努力賺錢,就能過想要的幸福生活。可是許多研究發現,幸福感和財富累積之間的關係有一個轉折點。在轉折點之前,人的幸福感確實會隨著財富增加而提升,但是過了轉折點後,即使收入繼續成長,幸福感也很難再有明顯的提升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07日
施昇輝
狄更斯(CharlesDickens)在他所寫的世界名著《雙城記》(ATaleofTwoCities)開場,是這樣說的:「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,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。」用在現代年輕人的身上,同樣恰當。 「最好的時代」指的是醫療保健發達,人類未來平均壽命上看百歲指日可待;「最壞的時代」指的是薪資不漲、物價飛漲,而且工作機會可能越來越少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04日
秦嗣林
曾經在一次演講中,有一名高中生來找我,他說我看起來很有錢,我笑著說:「我是有一點錢,但是跟郭台銘比,還差很多。」他想繼續問我如何賺錢,因為他的爸爸看起來很有錢,生活卻過得很拮据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04日
胡偉良
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,買房最忌諱的就是「3不靠」:不靠捷運、不靠學區、不靠周邊配套(生活機能)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2月03日
張孝瑜
樂活大叔施昇輝經常分享小資族該如何存錢、投資,受到許多網友喜愛。除了他提倡的「K<20買、K>80賣」的0050買賣法則,以及定期定額買0056之外,施昇輝並建議,若月薪只有3萬元,應依照比例運用在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樂上,穩健存到人生第一桶金!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31日
整合傳播企劃製作
隨著長壽及高齡趨勢,面臨退休金準備是否充足?維持生活品質,不造成下一代壓力,是人人必修的理財課。透過退休金理財、高齡信託規劃、保險等,享受人生下半場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30日
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/綜合報導
高房價讓許多人買房時間越拉越長,甚至接近退休年齡後才意識到租屋市場對銀髮族不友善,不得不考慮買房,然而該如何兼顧經濟能力與挑選合適的退休宅,又是一大問題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25日
彭蕙珍
十方的先生在2020年因為身體因素,不得不離開高科技業。雖然她已經為退休這件事準備了10多年,家庭被動收入也早就超過先生的年薪,然而少了每月薪水收入,她一度很焦慮。 為了減輕焦慮,她開始清理櫃子:冰櫃、鞋櫃,以及保養品。清理完後,奇妙的事發生了,她的焦慮感降低一大半,半年後,家庭年支出居然降低3~4成,而且她一點痛感也沒有。當心情穩定後,她的理財也更順遂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18日
筆子
「丟棄不用的東西很浪費,高價買回家的東西拿去丟,等於把錢扔到水溝裡。斷捨離是有錢人的奢侈。」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。其實把不需要的物品全部捨棄,重建生活反而能省錢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11日
樂透人生─吳家揚
新的一年到來,在工作崗位上的熟齡族多了一筆年終獎金入帳,但年關前後支出也會增加,在景氣劇烈變動的環境下,建議將入袋現金當成「錢母」,好好運用來養大資金規模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09日
楊曉文教授口述, 今周整理
告別大半輩子忙碌的工作時光,大家一定都希望退休後,能過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,但要實現這個夢想,除了維持健康的身心之外,提早制定完善的投資理財計畫,擁有餘裕的經濟作為支持,不只能安心退休,下半場的人生還能過得更豐富精彩!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09日
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/綜合報導
高房價、低薪,讓不少人成為「躺平族」,不婚、不生、不買房。不過卻有網友認為,即使不想當屋奴,也得有地方可以躺平,好奇為何有人可以「說躺平就躺平?」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07日
上岡正明
我說過,股票投資的致勝鐵則是「買低賣高」。不過,部分投資人明明遵守這項鐵則,結果卻不如預期。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05日
小花平台 / Frances
去(111)年農曆春節過後,國內演藝圈內相當不平靜,陳松勇、常楓、明金城及近日的顧寶明等資深藝人相繼逝世,讓人深感人生無常,真的要活在當下、把握當下。小篇最近看了一篇網路文章,讀後很有感觸,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、有「公關教母」之稱的丁菱娟分享個人獨創人過中年後的財富自由心法:「從貧到富只在一念之間!」 (原文刊載於2022/4/27,更新時間為2023/1/5)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05日
柴鼠兄弟
在存股的領域,最常看到的就是「X年存5百張○○○」的標題,但一般存股的標的,不管是金融股或是ETF,假設股價平均用20元來算,1張就要2萬,500張就是1千萬,請問你認為X等於多少比較合理?
閱讀更多
2023年01月03日
李雅雯(十方)
編按:很多人都知道,理財作家富媽媽十方,因為一場家庭火災開始學習理財而致富。但大家不知道的是,她跟科技業的先生,兩人實際上如何安排薪水?如何計算目標?做哪些事來達到目標?在他們家會做簡單的家庭財報,每年認真看待邁向自由的「業績」。比如: -為加速存下本金,他們有幾年時間選擇不出國旅行。 -為了資產累積效率,他們尊奉「不買自住房」的鐵律。 -在他們家,不檢討「年收入」,而是檢討「被動收入」的目標達成率。 直到幾年前,先生因科技業工作壓力太大,長期飲食不正常不僅得了糖尿病,甚至患上重度憂鬱症,嚴重到無法下床去上班,而在46歲那年,毅然離開職場。 以當時情境說是「被迫提早退休」也不為過。只不過,多虧多年來長遠布局,使得他們當時被動收入已大於家庭支出,早就財富自由,先生本來就隨時可以「主動」提早退休。 或許有人會覺得,科技業薪水高,當然可以財富自由。真的是這樣嗎?有多少高薪的人,還身陷高額房貸、家計負擔,或者為籌措孩子未來教育費用,而不敢想像自己何時才能退休? 事實上,薪資高低並非主因,有計劃的分配、運用有限的上班族薪水,打造出被動收入系統,才是真正的關鍵。 很多人會自我設限「以我的條件,不太可能達到財富自由……」,但事實上,下定決心的那一刻,你的命運就改變了。 以下舉出1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,沒有高學歷、家計負擔重、低薪工作者,他們都做到了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2月31日
中時新聞網 楊雅婷
從每家丟出的垃圾竟能看出家境如何。日本一名垃圾清潔員表示,貧窮人家的垃圾有4大特徵,包括垃圾袋中常有零錢、常見超商泡麵零食等包裝、用超商付費塑膠袋當垃圾袋,以及常常一口氣丟10袋以上垃圾。 相反地,有錢人家丟出的垃圾量較少,垃圾袋中也沒有看過零錢,顯示買東西較會精打細算。
閱讀更多
2022年12月30日
許雅綿
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,2021年勞工平均總薪資為67萬元,卻有高達68.31%受僱員工根本未達平均,比例創下歷年新高。但有些人即使錢賺的多,還是覺得自己窮,日前有位人夫在知名的網路論壇上分享,自己不用負擔房貸,月薪9.2萬元,年薪也破110萬元,但一家三口卻仍過著苦日子,直言「現在每月吃土過日,只能吃白粥肉鬆或泡麵度日」,引發網友熱烈討論。 (原文刊載於2019/7/29,更新時間為2022/12/30)
閱讀更多
2022年12月29日
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/綜合報導
房子過戶方式除了買賣,還有繼承、贈與,任何一種方式的流程及被徵收的稅額都大有不同,民眾可以請代書等專業人士一同評估何種方式對自己最有利。日前一名妻子在臉書社團《買房知識家 A你的Q》表示,最近因丈夫繼承了婆婆現值3500萬左右的房子,使得他名下共有三間房(無貸款),「請問他要把其中一間過戶給我,那是要用哪種方式比較好呢?」
閱讀更多
2022年12月28日
沈慧卉, 梁宏峻
從小到現在 30 歲,我的人生彷彿倒吃甘蔗,愈過愈好。畢竟我硬著頭皮咬牙苦撐(再加上適度的恐懼),好不容易才成為電腦工程師,躋身人人稱羨的中產階級。現在的我,不管多少可樂都買得起,最大的煩惱是早餐瑪芬的原料是否有機且不含麩質。
閱讀更多